澳门三合彩今晚开啥马,澳门三合今晚开奖结果搅珠结果
- 29
- 2024-12-21 16:10:35
- 16
传教士利玛窦眼中的明朝为什么强于英国人马戛尔尼眼中的清朝?
强吗?美好吗?都是一个样。上层统治者醉生梦死,穷奢极欲。下层的人民朝不保夕,任人摆布。官员个个虚伪,贫民个个怯懦。上下都很迷信,个个傲慢自大。关起门来我怕谁?打开门来谁怕我?说实话就好像要撅他祖坟,说谎话标榜传统文化。偶有有觉悟的人,也在这昏昏沉沉氛围里随波逐流。
这问题的诱导性太强,说白了吧,题主想表达的就是:明朝比清朝强。
明朝和清朝谁强,这个咱暂且不论,但仅仅通过利玛窦和马嘎尔尼两个人的描述就断定两个朝代谁强谁弱,那也未免太过简单了。
首先来说,利玛窦和马嘎尔尼来华的目的不尽相同。利玛窦是耶稣会士,目的是传教,既然是传教,就要向上申请经费,所以在汇报中就更加积极,忽略了一些消极的内容。而马嘎尔尼是英国政府的外交官员,是代表政府来谈对华贸易的,所以在汇报中就必须准确真实,符合现状。
第二,利玛窦和马嘎尔尼来华的时间不同。利玛窦于1582年抵达澳门,1583年来到广州开始传教。其时正是16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朝中后期,仍然保持着前现代文明的最高水平,而西方虽开始崛起,各种制度、理念先行,但工业革命尚未进行,技术领域的爆炸性突破还没有出现,所以利玛窦对中国明朝的态度还是比较谦卑,并主动适应;而马嘎尔尼是在1793年来到中国,此时西方几个世纪的积累终于开花结果,开启了工业革命,蒸汽时代初露峥嵘,开始渐渐甩开前现代文明,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急于拓展对外贸易,寻找广阔的商品市场,而英国正是看重了中国的市场,才派遣马嘎尔尼来华,洽谈贸易,所以马嘎尔尼对中国的态度始终带着对前现代文明的傲慢。
第三,利玛窦和马嘎尔尼在中国的遭遇不尽相同,所以两个人对中国的情感评判也不同。利玛窦来华传教,积极融入中国儒家社会,与中国士大夫交往,传教工作也卓有成效,对中国的情感评判一定是相对积极的。而马嘎尔尼来华,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不仅没能谈成,还遭到了清朝整个官僚体系和乾隆皇帝的羞辱,对中国的情感评判肯定更趋向消极。
总得说来,利玛窦时代的明朝和马嘎尔尼时代的清朝相比,基本没变,既无所谓强也无所谓弱,变的始终是西方。
意大利人利玛窦进入中国是1583年,此行目的是传播天主教。当时的中国是明朝张居正变法执政,实行万历新政未期,明朝是海内肃清,天下太平,太仓充盈。也正如利玛窦所言: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他感叹柏拉图幻想著作的《共和国》中理想叙述,在中国已被付诸实践。
英国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来到中国是1793年,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其访华目的,是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双方贸易互利。
然而,当时是乾隆执政,对于当时欧州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政治制度茫然不知,也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截然不同,而双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主要是礼仪之争,导致了双方互不相让的顽强抗争态度,冲突不能避免,导致外交谈判失败。
作为清政府认为四海之内,皆为王土,只把马戛尔尼当做朝贡使团。觐见时发生争议,对马戛尔尼使团进行监视限制,使得访华使团如马戛尔尼描述:我们像要饭的一样进入北京,像囚犯一样被监禁在那里,离开时简直又像是盗贼。
清廷的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世界还唯我独尊,使得欧洲人对中国的观点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把清政府描绘成,好比是一艘破败不堪只有外表的头等战舰。无视外面世界的发展,缺失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
这次访华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与近代工业文明接轨,认识世界,更新观念,汲取成功经验,提高科学技术,改变封闭落后状态的良好机遇。
观念一变,愿境一片;观念依然,停滞不前。直到鸦片战争,列强入侵,大清朝还是昏昏沉沉,懵懵懂懂。
如同大清国歌:三合镇十字路开了门面,东边卖的是瓜子,西边卖的是香烟,中间卖的酒和面,针头线脑样样全……李鸿章大人唱罢,外国人一句没听懂,全场起立,爆以热烈掌声。